当前位置
:
辉煌七十五载
以青春之名 向祖国献礼
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师生代表赴河北雄安新区参观
辉煌七十五载|以青春之名 向祖国献礼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出发,目的地—未来之城雄安!
雄安,地处河北省中部,环抱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被誉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自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置以来,经过7年的发展,雄安新区已经快速成长为一座集现代科技、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城市,从蓝图变成现实,是国家重要战略指引下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新征程前进道路上的新丰碑。
人文学院“雄安之行”将课堂搬到校外、搬进雄安,将爱国主义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技能学习、高校社会服务与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用亲身体验感受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现实中国,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书写今日中国,为建国75周年献礼。
首先,师生代表团参观了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及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师生们通过视频演示、沙盘模拟、互动展示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了雄安新区的宏伟蓝图和最新建设进展。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的美好愿景,从智能城市的建设理念到重点片区的规划布局,再到具体项目的实施情况,无不让人感受到雄安新区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随后,一行人到达雄安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在这里,师生们详细了解了雄安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的建设背景、功能定位、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规划。雄安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作为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设施,该中心不仅承载着新区大数据处理、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关键任务,更是推动新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参观过程中,师生们被这里先进的硬件设施、高效的运算能力以及科学的运维管理深深吸引。
辉煌75周年
青春之歌 献给祖国
毕业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不仅对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对中国速度和中国智慧在雄安新区建设中的生动实践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同时希望争取更多的雄安实习实践、就业创业机会,为建设雄安奉献自己的力量。
●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习近平总书记
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不仅是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也是众多鸟类和水生物的栖息地。然而,长期的过度开发、污染排放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给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自雄安新区成立以来,白洋淀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其中清淤工程是重要一环。大家了解到清淤工程对于改善白洋淀水质、恢复生态系统、提升淀区自净能力的重要性。同时,雄安新区在清淤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稳妥、精准治理的原则,采用多种清淤方式组合施工,既保证了清淤效率,又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更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白洋淀华丽变身~
如今的白洋淀早已华丽变身,成为闪耀的“华北明珠”。辽阔的湖泊,水天一色,湖光山色宛如仙境,湖面波光粼粼,远山如黛,层峦叠嶂,美不胜收。我们不仅能享受宁静恬淡的水乡风情,欣赏湖畔的古老建筑和传统民居,更能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深深地被中国力量所震撼。
NATIONAL
DAY
最后,师生代表团探访了雄安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展厅内,各种高科技成果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从智能机器人到无人驾驶汽车,从虚拟现实技术到大数据应用,每一项成果都彰显着雄安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雄厚实力和前瞻视野。师生们纷纷驻足观看,仔细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不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现场氛围热烈而活跃。
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科技成果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作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学生,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新的科技创新对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将会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紧跟技术,不断思考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习什么、做些什么,为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我校就业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将共同努力,继续加强与雄安新区的多层次、多方向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最大的支持。
河北省保定市雄安容城县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关晓丹代表雄安新区向我校师生代表团表示了感谢,希望未来能继续合作与我校开展产教融合联合人才培养。最后,关晓丹主任热情地邀请我校师生有机会再一次走进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