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和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2024年4月9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会议邀请来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常务副主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关永教授;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学科核心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信息科技学科核心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教育分委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樊磊教授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针对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校长王万良、校长助理赵飞、教务处处长曹怡、教务处副处长卢晓永、招生办公室主任张婷、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锟、艺术设计学副院长赵芳、传媒学院副院长岳继平、教务处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相关老师出席会议。
会议围绕人工智能专业发展前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分划分及实践课程进行了展开讨论,会中对照教育部关于人工智能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非师范类),结合我校自身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以及行业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相关的人才需求,教育如何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开展“人工智能+学科”等发展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繁荣。智能化已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正逐渐普及和应用。从市场需求发展来看,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市场非常广阔。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必然会带动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将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就业岗位。社会对于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市场上非常缺少具备人工智能技能和知识的相关人才,这使得高校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和人才发展需求变得十分必要。高校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立足国家人才战略需求,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秉承“厚基础,重专业,强实践,求创新”的专业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人工智能领域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创新实践型人才。
樊教授表示,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作为课程内容,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报告中就将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相关要求写入其中。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逐步走上良性发展之路。